新起点 再出发
——中华骨髓库实现2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综述
时间:2025-05-20
“非常荣幸,我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万例捐献者。我想向所有的捐献‘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正是无数先行者的勇敢与奉献,才汇聚成今天这个意义非凡的2万。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所有捐献者共同书写的生命篇章。而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页。”
5月13日晚,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导、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联合湖南省红十字会主办,湖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岳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岳阳市红十字会等单位承办的“与爱相髓 点亮生命——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2万例”宣传活动中,第2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大四学生王俊涛发表了捐献感言。
与时间赛跑
从1996年在上海实现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到2020年8月6日,中华骨髓库第1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林彬彬在四川完成捐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实现第一个“万例”捐献,用了整整24年。仅4年9个月后,2025年5月,第二个“万例”就此完成。
5月5日,王俊涛完成捐献。一周后,中华骨髓库官网上公布的捐献例数已经增至20 060。
5月12日,浙江省舟山市六横镇东靖社区居民侯军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浙江省第1201例捐献者。14日,上海崇明巴士公司南堡专线售票员芦丹正式签署捐献造血干细胞知情同意书,即将入住采集医院做捐献前准备……
每一天,都有新的志愿捐献者加入,也有新的捐献者出发,开始挽救生命的奇妙旅程;每一天,也有新的捐献者成功送出“生命种子”,重新点亮一盏黯淡的生命灯火。
为“生命传递”不断加速的剧本在全国各地相继上演。
4月28日,江苏省常州市红十字志愿者马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实现1600例。2003年7月,江苏省实现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首个100例捐献历时5年。如今,完成100例捐献仅需5个月。
2月12日,“00后”研究生小小(化名)在武汉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湖北省第7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2005年7月湖北实现第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到2012年8月第100例捐献,历时7年……从2023年10月第600例捐献至第700例志愿者成功捐献,仅用时1年4个月。
1月3日,在广州定点采集医院采集室,王医生和韦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广东省第2200例和第22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1年8月,广东实现第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2020年12月实现第1000例捐献,2024年6月实现第2000例捐献。第一个1000例历时20年,第二个1000例仅用时3年半。
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生命传递”速度不断加快的背后,是快速增长的入库志愿捐献者人数。截至2025年4月30日,中华骨髓库库容已达3 620 184人份,成为世界第四大、亚洲第一大骨髓库,全球最大华人骨髓库。
因感动而加入
在2万例宣传活动现场,素未谋面却又血脉相连的“亲姐妹”李彩凤和刘佳欣紧紧相拥,流下了代表着“重逢”的喜悦泪水。
2008年南方冰灾期间,大学生李彩凤冒雪赶赴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完成救助生命的承诺。17年后,当年的受捐者刘佳欣在现场哽咽道:“你给我的不只是造血干细胞,更是陪伴孩子长大的机会。”
这对“姐妹”的故事让现场观众们潸然泪下。类似的“相见欢”故事曾在众多宣传活动中不断上演。对捐献者大爱故事的多样化宣传报道,让高尚利他的捐献精神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感染和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如何加入中华骨髓库?一直以来,在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时,经志愿者宣传动员加入中华骨髓库已成为社会公众入库的一条主要渠道。
2019年5月,福建泉州市民姜小清像往常一样走进献血车,采血人员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介绍,让她有了一次奇妙的缘分。当时,她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同意书,留下约8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2025年4月28日,她顺利完成捐献,成为福建省第5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1年夏,刚成为湖南理工学院机电系素质拓展实践部学生干部的王俊涛,在校园的献血车上填写相关信息,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5年,他幸运地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万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1年12月、2023年1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红十字会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强化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融合发展,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意见》指导要求,中华骨髓库在日常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工作中,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融合推进,鼓励无偿献血者加入中华骨髓库,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参加无偿献血。各省级管理中心依托当地红十字会和血站建立地市级工作站,形成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协同共进、联动共推的工作模式。
爱心链条全保障
4月16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工作的39岁青年刘桐在泰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从接到征求意见通知到体检全部合格,用时不到24个小时;从启动捐献程序到完成捐献,仅用5天。
此前,患者原本与另一名志愿捐献者配型成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然而该志愿捐献者身体突发状况,不适宜继续捐献。此时,患者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急切等待造血干细胞输入,中华骨髓库紧急筛选其他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刘桐就这样被选中,成为江苏省捐献“速度”最快的捐献者。
“8天!这场‘生命速递’刷新河南最快捐献纪录”“与死神赛跑!中华骨髓库捐献最快速度被他打破”“5天!中华骨髓库创捐献用时最短纪录,跑赢了这场‘生死时速’”……近年来,“生命传递”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离不开各地捐献者、志愿者及相关单位的高效配合,完成保障捐献顺利进行的全链条闭环。
“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捐献者,更加明白我们护送的‘生命种子’对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护送真的是在和时间赛跑。我们有一份情感,也有一份责任,唯一的要求就是安全送到。”在2万例宣传活动中出镜的还有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护送志愿者、中华骨髓库第48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陆雪贤。作为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的经历和贡献代表了保障捐献全链条的其中一环。
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分护送、陪护、宣传3个分队,其中护送和宣传分队全部由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组成,陪护分队由医院护士组成。
类似的队伍还有湖北省宜昌市“大爱髓缘”志愿服务队,20余名队员既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又是造血干细胞护送者。他们坚守21年,已完成700余次生命接力。
截至2024年末,全国已有90%的地市组建了保障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服务组织。每年,中华骨髓库都举办全国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志愿服务区域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专业水平。
除志愿服务队伍以外,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集合了来自全国血液病治疗、HLA分型、法律、伦理、信息化、宣传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中华骨髓库在全国建立31个省级管理中心,备案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医院总计273家,合作实验室包括2家HLA组织配型实验室、12家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和1家HLA质量控制实验室,并且建设了业内领先的信息化综合业务系统。这些单位和组织共同携手,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打造了从招募志愿捐献者入库、数据管理和检索、分型确认、陪护捐献、护送运输、移植治疗等环节的全链条服务。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工作人员、志愿者为救助他人默默付出,不懈努力。我有幸成为这个爱心链条中的一环,让我无比自豪。”手捧编号“2万”的捐献荣誉证书,王俊涛表示,“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或许有一天就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曙光。”
记者 贺晔